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空间设计研究系列 |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策略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策略

儿童与展示环境的互动,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包括儿童个体差异、展示空间、展项设计、操作设施、展示形式、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家长或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动机以及其他人员的参与等等,要促进与展示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经验需从上述影响因素着手。而服务空间的使用也会影响儿童的参观经验,参观经验的形成不仅来源于展览本身,场馆的外围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儿童友好型的博物馆环境

儿童友好型的开放空间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指出:运动技能、空间感和创造力是儿童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而户外环境为培养这些能力提供了最佳条件。对于少年儿童来讲,户外环境所提供的大型游戏与更多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身体协调性、创新能力及社交能力。适度的户外活动能使大多数的人健康受益,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最有力途径之一。

“儿童友好型空间”的概念来自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把城市建设为适合所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在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提出:把城市建设为适合所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少年儿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类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

当代的城市儿童,由于城市缺乏开敞安全的活动环境,限制他们不得不把拥挤的街道、居住区和街道空地作为玩耍的场地。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缺乏在活动中结识新的伙伴。同时,在社会关系弱化和来自学业更大压力的状况下,儿童无法通过到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的游戏活动来找到平衡,城市环境越来越无法为少年儿童提供足够的开放绿地以满足体育活动和放松的需要。这导致了少年儿童的生理疾病、社交障碍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建立儿童友好的空间环境目的在于使少年儿童通过玩耍逐渐认识空间和社会环境,通过在多样化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玩耍,可以让少年儿童有完整的认识。通过分析儿童活动的行为和环境特点来探讨城市街道、广场、绿地等开放性空间的设计与利用要求。使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满足儿童的室外活动要求,同时也能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心理需求,还能便使空间中更多人的活动产生,增强儿童活动场所活力,进而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城市公共环境并富含诸多积极的社会意义。

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要素

在传统博物馆中发现的问题

  • 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

在一些场馆空间中,这类因素经常被忽视。例如:电源开关没有隐蔽,暴露在儿童能够触及到的方位;潜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例如升降式电梯、扶梯等);活动空间中的一些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展品的选择和配置没有适合儿童的尺度和心理,有刺、有毒、具刺激性的植物安放在儿童能够触及到的方位。这些因素都会给儿童活动安全留下隐患。

  • 展览内容和馆内活动单一

展览的内容和展示手段单一,缺少设计。大部分场馆空间面向成人,专门面向儿童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少,活动形式单调。这些因素忽视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

  • 设计细节考虑不到位

在一些公共设施设计中,专门供儿童使用的设施还不多。设计中没有充分完全考虑儿童使用的特点,更没有考虑到残疾儿童的特点,例如在洗手间和休息区座椅的设计中,通常为一个高度,只能供成年人使用。

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环境要素

  • 充分运用视觉元素营造情境式的展示空间,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深刻感受。

  • 可操作式的展示设计结合数码多媒体,吸引儿童主动探索,并增加学习的乐趣。

  • 展示内容为综合性的学习,强调人对社会、自然、地理、生活方式、艺术、历史文化的了解。

  • 展览具教育意义提供深度的教学设计,提供家庭共同对话的机会与环境。

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规划

空间规划准则

造型与意象

  • 注意建筑群的入口区位与朝向,具备开阔的远景和开展室外展览或活动的场地;

  • 与园区外围既有和可能兴建的建筑群落在造型、风格意象、动线上保持良好平衡;

  • 充分配合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色,达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 建筑风格,在外观设计上不必追求过于别致的造型,应适宜儿童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要求;

  • 建筑意象非只限于表面的元素,减少用成人思维思考儿童喜好的可能,建议思考与文化深层的多样性、动态性及精神性对话;

  • 应考虑建筑与季节、小气候的变化,充分利用日照、风向等自然天候,将其转为良性因子。

空间整体规划原则

  • 以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手段,规划室内空间机能、规模与设备;

  • 空间分区规划需确保各机能分区间的隔离性及互相支持的交流性;

  • 各类型空间的规划设计,皆需为将来的使用发展预留空间;

  • 展示空间设计应避免强迫性的空间和步调。尤其对于儿童博物馆,参观动线应该清楚、明晰,次序化,但又不具强迫性,容许观众自由依照自己的节奏移动;

  • 空间规划与展示策略相结合的思维,尝试突破传统建筑展现的博物馆形式;

  • 内部空间的色彩、材质选用,可考虑建筑体外部特色的延伸,使参观更具有流畅感;

  • 各机能分区皆应有相对应的风格元素,让使用者明确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气氛;

  • 可充分利用过道或连接不同展示场的廊道,妥善规划开窗釆光方式,或作小型展示;

  • 园区及馆内全部区域皆应以“无障碍环境”和“儿童友好型”为规划原则。

户外景观与形象规划原则

  • 表现文化象征性、风土性与地方特色;

  • 注重庭园与主建筑体的界面融合度,将传统建筑造园符号转化为现代景观语汇;

  • 形式与材料应与大环境调和,注重防风、防晒、防雨的设计;

  • 具有户外展览,举办中小型文化活动,节庆表演等能提供观众与就近社区居民休闲游憩场所的能力;

  • 重视水资源、排放水、沉砂池、废弃物回收、边坡地移位监测等环境友好型的设计;

  • 夜间照明无死角,易于保养管理、节省能源;

  • 绿林苗圃,能吸引原生鸟类,成为栖息地,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 可考虑具备特殊意义及食材类植物的植栽,兼具教育和经济实用功能;

  • 充分配合建筑、展示计划的进度,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各阶段。

建筑计划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形式跟随功能”。博物馆建筑是帮助博物馆达成各种目的的容器,必须能符合或适应博物馆营运功能的需求。原则二是外观主体风格除具备吸引力外,要能与作为展示用途的中性空间取得平衡;建筑体应与博物馆的设置基地、环境、主题、性质相调和,使观众能进入一个更易接纳的情境架构与氛围之中。原则三是安全性,尽可能提供一个无障碍的活动环境,各不同功能区之间可以加以管制,并且保有安全的保护措施。

户外空间包括等待空间,具有明显的到达感的标志或者导引系统,开阔的花园草地;具有亲切感的入口区和风除室,可以暂时避风避雨的设施。室内空间则划分为开放空间(如大厅、教育推广活动、卖店及咨询、信息检索空间)、人性的展示空间、中介性的图书数据空间、管制性的行政管理研究空间、严格控制物理环境的典藏空间,以及顺路式的户外展示空间。这些空间之间彼此可以联系,或可弹性调整、移动隔间,但都可以断火门(也是伸缩缝所在的位置)加以分隔。

博物馆外围都必须考虑救护车、消防车通过的方便性,并设有服务性通道,以供服务车辆的通行;同时,分设观众的出入口、馆员行政人员出入口、文物进出库房的出入口。并且适当地运用影音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成为一个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科技艺术的实体展示、虚拟博物馆和多功能文化教育兼备的场所。

判选建筑师的首要条件是审视其对博物馆功能、属性的了解,包括空间组织、相对配置关系及展示动线、管理作业流程。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功能:保护展品、藏品(防台、防灾、防震、防虫霉、防日照)及所有人员的安全(逃生)为第一要务;协助博物馆从业人员执行专业工作的有效性及方便性;促进观众产生愉快和学习的经验。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儿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避免博物馆筹备人员以及建筑师强调博物馆建筑的外观,而忽略内部空间规划的重要性。这类规划是由外往内的操作,违反了博物馆规划“由内往外”的设计常规。

[原作者简介]:

杜昊,浙江省博物馆

[推荐阅读]:

原创文章,严禁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